凯发一触即发

股票信息 (600557.SH)

凯发一触即发药业

全国人大代表肖伟:建议推动科技创新体制改革[人民网]
时间:2016.03.14

近日,国务院发布关于印发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若干规定的通知,强调打通科技与经济结合的通道,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鼓励研究开发机构、高等院校、企业等创新主体及科技人员转移转化科技成果。
      全国人大代表、江苏药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肖伟认为,这将极大激励科研成员开展成果转移转化的热情,发挥全社会的创新合力作用,推进经济提质增效升级。
      肖伟表示,目前,科技创新在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方面的重要支撑作用已取得政府和社会公众的高度认同,但我国科技投入大而分散,效率不高,科技成果转化率很低的问题仍然突出。据国家发改委资料,我国科技成果转化率只有10%,而发达国家在40%以上,科研和经济工作“两张皮”的现象仍未得到根本解决。为此,急需在科技创新体制机制方面进行“供给侧改革”,破解科技经济两张皮,打通科技成果转化的“最后一公里”,推动科技成果尽快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全国人大代表肖伟针对如何推动国家科技创新体制改革提出如下建议:
      一、进一步改革科技计划管理运行机制,破除科研立项、产出与实际需求脱节的问题。
      目前“自上而下”的项目立项及其管理运行模式,由科技管理部门、科研单位和科技人员主导,企业参与较少。科研目标同实际需求相差较远。在验收阶段,往往是熟人或同一利益圈朋友,多为走过场。此种管理运行模式还容易产生“学霸”和科研利益共同体,催生腐败。建议应用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应发挥企业的主体创新作用,借鉴以色列的科技立项方式,由企业或生产实践提出真实的技术需求,采取“自下而上”,提炼产业共性课题,形成指南。课题承担以企业为主,科研单位为辅,并逐步采用后补助管理的方式。课题评审和验收应由第三方机构承担。
      二是进一步改革现行的科技人员绩效管理制度,提高科研效率,营造符合科技创新活动的良好体制。
      目前普遍实行的科技人员绩效工资制及项目经费管理制度,不符合科技创新规律,且浪费很大。相比发达国家科研项目经费60-70%投在人员工资部分,我国的科研项目资金投入方向相对错位,不以科技人员工资为主,偏离“人力”这一创新主体。科技人员的科研创新活动不同于生产线上的工人,不宜实行“计件工资”制。这一体制是造成目前科研浮夸、浮躁和科研腐败的主要根源,如为追求高绩效而催生科研项目专业户、利益共同体、为绩效而追求 SCI论文和专利数量而忽视质量、科研造假等。既不解决实际问题,也造成资源的极大浪费。
      建议逐渐摒弃绩效工资制,而采用定岗固定工资制,拉大职级间级差,并采用严格的分类评价机制考评职级的升降,同时大幅度提高项目经费中对人员工资的支持比例,变“暗补”为“明补”,解脱科技人员的额外负担,切实营造良好的科技创新氛围,促进科技人员静下心来开展科研工作,真正产出高水平的科研成果。
      三是积极鼓励科技人员同企业家的协同创新创业,进一步探索加快科技成果产业化的培育机制。
      绝大部分科技人员擅长科研工作,不懂生产管理和市场营销,更不懂资本运作,因此不宜鼓励科技人员单独创业,而应鼓励科技人员同企业家联合创新创业。每个人应干其擅长的事,而不应本末倒置。在科技成果产业化培育中,应创造条件,鼓励“科研-市场-资本”等创新要素的有机结合。一项好的科技成果,从实验室走向产业化一般需要4-6年时间,目前企业往往等不了如此长的时间,而风投资金往往也不愿投入支持,政府科研资金支持相对有限,再加上成果研发者往往不切实际的想法,导致实验室成果无法产业化转化。缺少成果产业化孵化的资本支持,这是我国科技成果转化率低的原因之一。
      建议借鉴以色列的做法,政府拿出引导资金,主要吸引社会资本,共同组建产业成果孵化基金,支持有前景的实验室成果的产业化孵化。孵化成功后即进行市场化转让,政府资金退出,转向孵化其它项目。如果孵化失败,则按风投失败中止。应总结国内外的经验,积极探索加快科技成果产业化的培育机制。

网站地图